網站簡介
???我來完善 萍水河畔,安源山下,解放后最早的萍鄉傳媒——機關黨報《萍鄉報》,于1956年7月1日創刊。滄海桑田,風云變幻,50余年后的今天,《萍鄉日報》走過了風風雨雨的歲月,見證了60年來新中國懷抱中的萍鄉翻天覆地的變化。54年來,萍鄉日報傾注著一代代領導人的關愛和支持,凝結著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的厚愛和幫助,凝結著一代代報人的心血和汗水……
一、積極創一流隊伍 努力建一流媒體
《萍鄉日報》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服務大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萍鄉市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多年來,在萍鄉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該市人民熱忱的關注支持下,報社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報紙從最初的四開周三刊小報發展為對開日報,并出版了《雙休刊》和彩報《晨刊》,在我省地市中率先創辦了新聞網站,報紙印刷采用了先進的電腦激光照排膠印系統,成為全市的主流媒體。
創刊以來特別是復刊以來,報社各屆領導班子齊心協力,創一流環境,鍛一流隊伍,辦一流媒體,努力做大報業,翻開了《萍鄉日報》不斷走向輝煌的時代篇章。
目前,萍鄉日報社社委會由6人組成,實行社長負責制,即社長李曉萍,總編輯任斌,副社長何入軍,副總編輯解蘇衛、黎一君,紀檢組長賀梅香。社委會構成了萍鄉日報社有力的領導核心。近年來,班子以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大力加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辦好黨報,做強做大《萍鄉日報》,《萍鄉日報》跨入了發展的黃金歲月。
為進一步提升辦報水平和報紙質量,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報社加大了對新聞報道的策劃力度,堅持開好編委會、題材分析會和每天的編前會,統籌安排和策劃新聞題材、新聞版面;對重大新聞報道進行了整體調度,通過策劃,提高報紙的可讀性和輿論引導能力,為廣大讀者奉獻了更多的視覺盛宴,精神大餐。
1984年,萍鄉日報復刊時僅有8個人的采編隊伍。1996年創刊40周年,擁有干部45人,其中具備副高以上職稱的4人,中級15人,初級16人,另有其他系列技術職稱8人。目前,如今全社共有員工180余人。其中正式在編人員51人,新聞采編專業技術人員8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20人,初級職稱25人。內設辦公室、總編室、記者部、綜合新聞部、攝影部、副刊部、贛西都市、群工部、黨總支、???、數字報編輯部,以及萍鄉日報社廣告有限公司、萍鄉市星文網絡傳媒有限公司、萍鄉市贛西發行配送有限公司、萍鄉市興文印務有限公司。
報社領導班子十分重視人才培養,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辦報隊伍,萍鄉日報人運用手中的這支筆桿子寫出了名堂。報紙復刊以來,報社有300余件作品榮獲中國新聞獎、全國地市黨報新聞獎、全國大中城市黨報新聞獎、江西新聞獎等獎項。
為了提升采編水平,提高業務素質,增強辦報實力,萍鄉日報社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先后邀請新華社記者楊善清、人民日報高級記者黃彩忠、江西日報總編彭春蘭、江南都市報副總編輯彭平、北京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陳昌鳳、江西日報總編王暉來報社講課;同時,多次組織新聞采編人員前往省內外報社學習取經,分期分批選派人員到先進報社跟班學習和參加上級業務部門舉辦的各種業務培訓,2009年6月25日至28日,萍鄉日報社中層以上干部及職工代表前往了浙江蕭山日報社、嘉興日報社考察學習其先進、科學的辦報經驗和管理辦法;在此基礎上,報社又在業務部室派出員工代表,于2009年8月3日至8月7日到蕭山日報社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跟班學習;報社鼓勵采編人員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挖掘鮮活新聞;加強了績效考核,對稿件、版面質量進行考評,強化“創先爭優”意識;進一步完善和健全了業務學習、交流、研討制度,形成濃厚的業務學習氛圍。
二、與時俱進謀發展 繼往開來強建設
伴隨萍鄉經濟飛速發展,萍鄉日報社各項事業駛入發展快車道,尤其是近年來,我們加快基本建設和設備更新步伐,投資1000余萬元興建了建筑面積達5400多平方米的新聞中心大樓,為采編人員全部配置了多媒體辦公電腦,投資近百萬購置了清華紫光采編與績效管理系統,投資近三百萬元購置了一套先進的激光照排系統和一條高清晰彩印生產線。全部配齊各種攝影、攝像、錄音、制作設備,并購置了10多輛采訪車保證了記者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新聞現場采訪。
目前,《萍鄉日報》為對開大報,天天出版,擁有《萍鄉日報·贛西都市》、《萍鄉日報·雙休刊》兩個子報子刊。在江西省設區市率先創辦的新聞網站“中國萍鄉網”,目前《贛西都市》單獨發行,年發行量達15000多份,以其獨特平民視角報道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贏得市民的青睞。,2010年8月19日,萍鄉日報社主辦的《贛西都市》DM雜志隆重推出,一經面世反響強烈,讀者們表示,這是一本,真正的“提高閱讀品味的雜志”。中國萍鄉網作為全市唯一的新聞網站,創辦5年多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日點擊量約2萬人次,論壇注冊會員達3000多人,境外年點擊率達到26萬多人次。我們繼續做大做強中國萍鄉網,對其進行全面改版升級,加大自采新聞力度,開通“萍鄉社區”后,大大提升了網站人氣,擴大了網站的影響。2009年,萍鄉日報社與中國移動公司合作推出手機報,以彩信方式每天發布最新消息,以饗讀者和各手機用戶,及時快捷的新聞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歡迎。2009年我們制作出版了第一張數字報,并將數字報成功發送到全球最大的中文讀報社區——愛讀愛看網,進一步拓展了《萍鄉日報》社會影響,到目前為止,數字報點擊率已達3萬人次?!囤M西都市》DM雜志、手機報、數字報共同撐起了萍鄉日報社新媒體一片燦爛的天。
三、園林單位積極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讓我們把時間定格在2003年11月8日上午11點吧。那是萍鄉日報社發展歷程中,值得歷史銘記的時刻之一——在第四個記者節到來之際,萍鄉日報社迎來了發展史上的大喜事——占地近40畝的萍鄉日報社新址暨新聞中心大樓奠基動工。那一天,在位于萍鄉市金陵東路的報社新址工地上,鼓樂齊鳴,鑼鼓鏗鏘,彩球高懸,賓客盈門,處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報社領導和員工,個個喜氣洋洋,喜笑顏開,從此,我們有了自己的“地盤”!萍鄉日報社新聞中心的建設成為了萍鄉日報社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萍鄉日報社單位實際占地總面積為37.5畝,其中,綠地面積達27畝,綠化覆蓋面積27畝。有了這一方好水土,萍鄉日報社借助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東風,本著守土有責的精神,積極投資建設美化綠化項目,發動報社員工捐資助建,精打細算擠出資金投入報社的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作,為報社全體員工提供一個良好工作環境和休閑娛樂場所。為盡量節省費用支出,社領導自行設計報社大院整體綠化格局,利用雙休日深入偏遠山區和市內拆遷工地,尋購低價良木奇石。據統計,我社共投入8.3萬元建設水塘,23萬元建兩座涼亭,8.6萬元用于建設游步道,花費1.5萬元打造石桌、石凳,投入9萬元建設了三個花池,投入25.09萬元購入各種花卉苗木,如桂花樹、紅楓、垂柳、毛竹、龍爪槐、花石榴等,并投入5.8萬元配置了景觀燈,合計總投資81.29萬元。每批樹苗到來,報社員工自行整地挖坑,培土植樹。報社大院內的每一片綠地,都是員工的責任地,除草護苗,人人參與。目前,院內綠化面積已達70%以上。如今的萍鄉日報社,鳥語花香,亭臺魚池,處處生機無限。
回首過去,《萍鄉日報》幾番風雨,幾度春秋,與黨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展望未來,萍鄉正在江西率先崛起,萍鄉日報人將傳承文明,見證時代,書寫更美好的篇章!
本類網站排行
- 評論
- 人氣

萍鄉城管太缺德,摩托車的停車圈子越畫越小,好多臨街面連店主及員工的停不下,不停在圈內又要搬走罰款,要創收也不要做這種缺德的事,希望有關部門管一管。